成功控制“混沌之源”后,銀河系迎來了一段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。顧晨家族因其在此次事件中的卓越貢獻,成為了各個文明交流與合作的核心紐帶。然而,顧晨、顧悅和顧星宇并未滿足于已有的成就,他們深知,宇宙中仍有無數的奧秘等待著被揭開。 在對“混沌之源”的后續研究中,科研團隊有了一系列驚奇的發現。通過對“混沌之源”與銀河系能量場相互作用的數據深入分析,顧晨發現“混沌之源”不僅是一種強大的能量體,它似乎還蘊含著某種信息傳遞的機制。這種機制并非基于傳統的電磁信號或量子編碼,而是通過一種更為深層次的能量波動模式進行信息交互。 “看這些能量波動的模式,它們呈現出一種高度有序的周期性變化,絕非自然隨機形成。這就好像是一種超級復雜的密碼,等待我們去解讀。”顧晨指著全息屏幕上不斷跳動的能量曲線,興奮地對科研團隊成員說道。 于是,顧晨帶領團隊投入到對這種特殊能量波動模式的破解工作中。他們結合了從銀河守護者文明以及其他先進文明獲取的知識體系,利用量子計算機進行海量數據的分析和模擬。經過數月的艱苦努力,終于成功解析出了部分關鍵信息。 這些信息顯示,“混沌之源”并非銀河系獨有的現象,在遙遠的宇宙深處,還有其他類似的能量體存在,它們之間似乎通過某種未知的網絡相互連接,共同維持著宇宙的某種深層次秩序。而且,這些能量體的分布和狀態變化與宇宙的演化進程有著緊密的聯系。 與此同時,顧悅在對環形結構上的紋路和符號進行進一步研究時,有了更加驚人的發現。她借助從“混沌之源”研究中獲得的能量波動規律,重新審視那些紋路和符號所蘊含的信息。結果發現,這些看似與生命演化相關的符號,實際上隱藏著關于宇宙維度的奧秘。 “大家看,這些符號的排列和組合方式,與我們之前理解的生命基因圖譜有著本質的區別。通過將能量波動模式與符號進行關聯分析,我發現它們描繪的是一種跨越多個維度的空間結構。這可能意味著,銀河系邊緣的環形結構以及‘混沌之源’,是連接不同維度空間的關鍵節點。”顧悅在科研成果匯報會上激動地解釋道。 為了驗證這一推測,顧悅帶領生物科研團隊與物理學專家們展開了跨學科合作。他們利用先進的粒子對撞實驗和引力波探測設備,對環形結構周圍的空間進行了深入探測。實驗結果表明,環形結構周圍的空間確實存在著微小的維度扭曲現象,這些扭曲與符號所描繪的維度結構高度吻合。 這一發現讓整個科研界為之震動。如果真的存在連接不同維度空間的節點,那么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將被徹底顛覆。顧星宇意識到,這可能是一個全新的探索方向,或許能帶領人類開啟一個全新的宇宙時代。 于是,顧星宇再次組建了一支探索小隊,這次的目標是深入研究環形結構周圍的維度扭曲現象,尋找進入其他維度空間的方法。探索小隊乘坐著經過特殊改裝的飛船,配備了能夠適應不同維度能量環境的探測設備和防護系統,小心翼翼地靠近環形結構。 當飛船進入環形結構周圍的特定區域時,各種奇異的現象開始出現。飛船內的儀器讀數變得極不穩定,光線也出現了異常的折射和彎曲,仿佛空間的規則在這里被重新定義。 “報告隊長,我們的空間定位系統完全失靈,時間流逝的速率也出現了異常波動。”飛船上的技術人員緊張地匯報著。 顧星宇冷靜地指揮道:“保持飛船的穩定,啟動備用定位系統,利用能量波動和光線折射的規律來嘗試確定我們的位置。科研團隊密切監測各種異常數據,尋找維度扭曲的關鍵特征。” 在混亂的環境中,探索小隊艱難地進行著數據收集和分析。經過一番努力,他們發現了一種特殊的能量頻率,當飛船發出的探測波與這種頻率產生共振時,周圍的空間會出現短暫的波動,似乎打開了一道通往未知維度的“窗口”。 “這可能就是進入其他維度空間的關鍵。加大探測波的能量輸出,維持共振狀態,看看能否穩定地打開這道‘窗口’。”顧星宇果斷下達指令。 隨著探測波能量的增強,空間波動越來越強烈。終于,在飛船前方出現了一個巨大的、閃爍著五彩光芒的漩渦狀入口,這便是通往其他維度空間的入口。 探索小隊懷著激動和緊張的心情,緩緩駕駛飛船進入這個神秘的入口。當飛船穿過入口的瞬間,隊員們仿佛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。這里的空間呈現出一種奇異的幾何結構,光線以意想不到的路徑傳播,周圍彌漫著一種神秘的能量霧氣,仿佛時間和空間在這里都失去了常規的意義。 “立刻開啟全方位探測,記錄這里的一切數據。”顧星宇說道。 飛船的探測設備全力運轉,收集著關于這個維度空間的各種信息。科研人員們驚訝地發現,這個維度空間中的物質和能量遵循著與銀河系完全不同的物理規律。在這個空間中,引力和電磁力似乎相互交織,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力場。而且,這里還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粒子,它們能夠在瞬間穿越巨大的空間距離,仿佛不受空間限制。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!